成都盆地南缘大塘断裂活动性研究

点击次数:6233 新闻时间:2014-10-14

大塘断裂位于成都盆地南缘,展布于蒲江成佳西、甘溪镇、邛崃平乐镇、新场镇一线,走向近SN,地貌上明显切割了盆地南缘巨大的冲洪积台地(图1)。大塘断裂属于邛西构造的反向冲断层,地表主要为名邛砾石层所覆盖,地表构造不明显。根据精细的地震勘探剖面解释,新第三系和第四系下更新统、中更新统地层,都发生了褶皱变形,顶部形成了生长地层三角带;而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直接超覆在褶皱翼之上(图2)。也就是说,主要卷入褶皱变形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地层,这在野外地形地貌上也有明显的印证,名邛台地在跨大塘断裂附近存在明显高差;而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从物探剖面看未明显的卷入构造变形,名邛台地上河流的Ⅰ级阶地相位剖面也显示不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这也说明进入晚更新世,大塘断裂活动逐渐减弱,全新世之后趋于稳定。

 

图1 成都盆地南缘构造简图

F1:龙门山前山断裂带;F2:大塘断裂;F3:蒲江-新津断裂

 

图2 平乐坝一线邛西构造浅层地震解释剖面(A-A’)

(据Wang et al.(2013b)资料修改)

 

而且,邛西构造从南向北演化形态存在逐渐变新的特征(Jia et al.,2009):南部地层褶皱变形形成了宽缓的顶部、相互平行的后翼断坡,以及相关断层延伸入褶皱底部滑脱面,俨然进入了褶皱构造发育的成熟期。而往北,地下地层的位错量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断层也未与底部滑脱面连接,仅发育上部脆性地层之中,显示出褶皱构造处于早期成核阶段。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机制,沿断层的地层位错量与褶皱构造的逆冲变形持续时间呈正比,而邛西构造北部靠近龙门山反而处于褶皱发育的初期阶段,说明造成邛西构造变形的动力源并非来自于龙门山,而是主要源自于南部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影响。

根据正在编制的第5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虽然未专门沿着大塘断裂划分出潜在震源区,但沿蒲江-新津断裂划分了一个震级上限为6.5级的蒲江潜在震源区。结合上述邛西构造与熊坡背斜的演化过程的相关关系和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图3),大塘断裂应可以一定程度与蒲江-新津断裂进行构造类比,而且大塘断裂上现今仅零星分布有弱震,全新世趋于稳定,因此该断裂自身的最大发震能力不超过6.5级。

 

图3 研究区域孕震构造环境

F1.龙门山断裂带;F2.大塘断裂;F3.蒲江-新津断裂;F4.龙泉山断裂;F5.岷江断裂;F6.龙日坝断裂

 

批复金额:9.36万元

项目类别:青年

验收结论:优秀

项目依托单位:四川省地震局

项目依托单位联系电话:02885448816

版权所有: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发展与财务司 | 技术支持:防灾科技学院